四川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是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为统筹各方资源,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而搭建的一个齐抓共管的工作平台;是深入推进四川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宽农村支付结算服务领域,丰富农村支付服务主体构成,创新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方式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持续推动四川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构建的一项长效工作机制;是四川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一款品牌。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持续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以银行卡POS机具助农取款业务为突破破解农村支付服务空白难题;完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加速城乡资金融通;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和结算方式在农村地区的有效使用;加强支付业务知识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立考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一、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推动“迅通工程”建设的主要措施
为有效组织推动四川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的实施,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迅通工程”建设。一是研究印发了四川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工作方案,明确了四川农村支付“迅通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及考核措施,为“迅通工程”的实施构建了制度框架。二是研究印发了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的指导意见,对开展助农取款业务的适用范围、实施条件、服务载体、业务功能、收费安排、管理制度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规范开展,并统一设计了全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标识牌,为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三是建立了“迅通工程”重点联系行制度,确定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四川农村信用社等5家单位为“迅通工程”重点实施行,将“迅通工程”的实施与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业务推广和市场拓展工作有机结合,调动各行参与“迅通工程”的积极性。四是组织召开了四川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启动电视会议,对“迅通工程”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提出了有关工作要求,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四川农村信用社5家重点实施行分别对本系统“迅通工程”的实施进行了安排部署,推动和促进了各地“迅通工程”的开展。五是以示范县建设为突破,带动全省“迅通工程”的开展。确定双流县、米易县等21个县作为“迅通工程”省级示范县,督促和指导各地人民银行根据当地经济金融发展和支付服务需求,制定工作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大胆开拓创新,结合“金融生态示范县”建设推动“迅通工程”的实施。六是大力组织开展支付业务知识宣传。配合5·12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活动,在绵阳北川新县城巴拿恰商业街、阿坝汶川县水磨镇、广元剑阁县、青川县、德阳市开展了实施“迅通工程”,支持灾区发展振兴的系列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提升了“迅通工程”建设品牌的影响力。七是构建了“迅通工程”和助农取款业务的统计报表体系和信息报送机制,及时收集统计有关业务工作情况,跟踪了解各地工作动态,编发《四川省农村支付“迅通工程”简报》,总结和推广各地开展“迅通工程”取得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推动“迅通工程”的有效开展。
二、四川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通过努力,四川省农村支付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矛盾有效缓解。
一是四川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建设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已构建起人民银行牵头,政府、金融机构和相关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平台。四川省政府金融办编发了《四川金融信息》,对人民银行推动“迅通工程”建设情况向各地政府及四川省级有关部门进行了通报,受到相关各方的关注和支持;人民银行各市州中支和各县支行以推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为抓手,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迅通工程”建设的目的、意义、措施等,得到高度重视,各市州、县均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政府部门、人民银行、财政部门、宣传部门和各银行机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迅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成了“政府领导、人行牵头、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很多政府部门将“迅通工程”作为了一项民生工程来积极推动实施。
二是金融机构在参与“迅通工程”建设,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拓展了自身业务发展的空间。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推进与各银行的合作,实现支付结算服务向乡镇村有效延伸;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三家涉农金融机构制定了本系统“迅通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以POS助农取款业务为推手,积极与当地乡政府、村委会、农保所等机构合作,大力推广电话支付终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大力优化网点合理布局,加强离行式自助银行、自动柜员机与自助终端布放,加大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新型电子支付的拓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方式。
三是金融服务空白村镇问题有效缓解。截至6月末,全省农村地区已发展POS助农取款服务代理点19817个,比年初增加19102个,增长26.72倍。其中:布放在乡镇的服务点5031个,布放在行政村的服务点14786个,消除支付服务空白乡镇202个,消除支付服务空白村8440个。1-6月累计为农村持卡人办理余额查询74.25万笔,办理小额取现87.16万笔,金额10432.46万元。
四是支付清算网络继续往农村地区延伸。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的大力推动和督促下,相关金融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网点电子支付通汇率,截至2季度末,四川全省农村地区7802个银行网点实现了电子通汇,电子通汇率达94.8%,比2010年底提高了4.8个百分点,促进了农村地区资金周转速度加快。
五是银行卡受理环境极大改善。截至2季度末,四川全省农村地区共布放ATM机具5205台,比2010年底增长14.95%;发展特约商户26232户,增长22.5%;POS机具达到93767台,增长67.06%。已申请验收新创建的银行卡刷卡无障碍示范区7个,其中省级示范区4个,市级示范区3个。
六是农村地区现代金融意识明显增强。2季度末,四川全省农村地区共有网上银行用户925.78万户,电话银行用户251.36万户,手机银行用户209.94万户。发生网上交易4808.62万笔,金额3960.22亿元;手机银行交易243.28万笔,金额46.26亿元;电话银行交易152.67万笔,金额31.65亿元;POS消费交易1946.01万笔,金额855.2亿元,同比增长116.87%和66.33%;1-6月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实现取款交易77.21万笔,取款金额10.38亿元,同比增长35.65%和30.08%,取款交易额排名全国第3位。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实施的四川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准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显著改善四川农村金融支付环境,让更多农户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的便利。近期,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将从以下方面着手,继续深入推进四川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 的实施。
一是进一步组织推广银行卡POS机具助农取款业务。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对有关制度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加大对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的监管力度,防范资金风险,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消除农村地区中具备金融服务条件的空白村镇。
二是对甘孜、阿坝、凉山地区(三州地区)的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专项部署,制定消除三州空白金融服务村镇的三年规划,督促银行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三州”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的开展,着力改善贫困边远山区的农村支付服务。
三是推进银行网点柜面业务合作,加速城乡资金融通。柜面业务合作机制是指四川省辖内金融机构依托小额支付系统为个人客户办理跨行资金转账、现金存取和账户信息查询等柜面业务的共享合作机制,目前全省共有27家商业银行,445个网点加入四川省柜面业务合作机制,今年1-6月,共发生通存通兑业务3571笔,其中,通存业务2621笔,通兑业务950笔。下一步拟引导四川农村信用社加入四川省柜面业务合作机制,促进城乡柜面资源综合利用,让农村群众进城也能享受支付便利。
四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广泛持久开展农村支付服务宣传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金融支付服务市场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